pg麻将胡了试玩平台“十二五”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园林文物事业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按照保护和发展的理念,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名胜区管理与公众服务水平,加强世界遗产和文物保护管理,推进“后申遗时代”的景区园林绿化工作,推动信息化由数字西湖向智慧西湖转变。根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划要求,依据《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园林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特制订《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园林文物信息化“十二五”总体规划》。
“十一五”期间,区(局)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为景区管理服务、杭州文物保护、城区绿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为“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西湖综保工程的推进和申遗成功,带动了名胜区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应用效果良好。权力阳光系统、治安动态监控系统、游船GPS系统、网上投诉系统等系统,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上级下发的30余套信息系统对条线业务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西湖申遗工作取得重大成功,文物遗产管理信息化稳步推进。以申遗为契机,初步建立并完善了世界遗产数据库,初步构建了西湖文化景观监测预警管理信息平台,规划设立区(局)世界遗产监测中心,推动遗产信息化不断深入。文物监控系统、上级下发的文物数据库和文物普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水平,推动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与利用。
随着杭州城区绿化、美化、彩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绿化信息化不断加强。园林绿化养护质量在线信息系统的应用,创新了绿化养护管理手段,提高了绿化管理效率;上级下发的招投标管理系统,提高了绿化工程招投标管理效率;绿化网站在绿化宣传、公众服务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十一五”期间,区(局)开发建设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内设机构为核心逐步推广,已经铺到多个单位,地域、网络、业务覆盖面广,信息流量大,日使用频率不断提高,日处理文件量大幅提升。远程办公、收文发文和信息传阅功能已比较完善,整体发展与全市同步,使用顺畅,比纸质办公效率提高了近三倍pg电子麻将胡了官网。
官网版面不断优化升级,信息时效性逐步提升,目前运行的政务网和旅游网功能不断完善,可提供不同针对性的政务便民及旅游服务信息,网站版面新颖,内容及时,点击率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多次被主流媒体引用;下属单位自建的绿化网、植物园网等也在各自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区(局)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硬件、网络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不断加强;光纤网络已铺设到各景点管理处,各应用系统配备了必要的服务器、安全设备,为其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表达和交换标准规范,阻碍了部门间的信息交互,现有信息系统不能互联互通,数据资源不能有效共享和利用,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现有基础设施基本满足现有系统需求,但OA、业务应用系统、网站等用户的迅速扩展,必然导致硬件处理速度下降,影响了使用效率,需要升级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网络需要进一步延伸,城区绿化业务等需铺设专网。遗产监测需不断引入智能检测设备,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数据中心尚未建立,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和共享利用,各类资源以各种形式分散存在、各自管理,诸多重要数据、珍贵资料尚未数字化,部分遗失。各类网站独立运行,没有形成网站集群,尚未发挥综合效益。监控系统各自独立,需进行有效集成整合,以提升管理效率和降低运维成本。缺乏对数据的深入应用,统计、分析、智能搜索、决策支持等方面还需不断加强。
各类业务系统不能互联互通,无法在一个界面搜索、查询所需信息和办理各自业务,没有形成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对景区的行政办公、业务管理与资源设施进行协同管理,尚未建成综合服务平台对游客、居民和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需不断加强应用系统建设力度,以满足景区管理、旅游服务、遗产保护、文物保护和绿化管理不断增长的信息化需求。
信息(接待)中心由于职能和信息化队伍所限,尚处于被动应付支持和服务阶段,不能全面履行全局信息化监管职能,没能对信息资源进行统筹和整合,信息化队伍整体领导、协作能力还需不断加强;特别缺乏与世界遗产地位相匹配的高端信息技术管理人才,严重制约了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进而影响了世遗西湖新目标的实现。
随着西湖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对景区管理与服务,文物保护,城市绿化都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实现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园林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目标,信息化作为重要的工具、手段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需上马诸多信息化项目,日常保障资金和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需不断加大。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的新要求,给景区管理服务、文物保护和园林绿化等业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现有基础和不断提高的新要求的差距,使得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孕育着新的突破,在政府管理和行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技术走向高速化、移动化和泛在化,系统应用不断融合,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政府管理和景区服务业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明显。
随着杭州西湖申遗成功,西湖文化景观从“国家公园”升级为“世界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从绿化到美化、彩化的转型升级,景区综合实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需要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作,为建设“智慧世遗西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物联网、云计算、3S技术已经纳入各大景区应用范畴,旅游类电子商务网站、虚拟景区、遗产在线监测、在线博物馆等也被纳入未来规划。各大景区均寄希望于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景区保护与发展,增强景区的竞争力。在此大环境下,西湖风景名胜区信息化不进则退,需积极谋划,不断创新,大力拓展才能跟上并最终引领国内景区信息化发展。
区(局)整体信息化工作开展较晚,与先进行业标杆、景区信息化标杆之间尚有较大差距,离“十二五”发展目标要求有较大距离;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支撑、推动三大事业发展,帮助 “十二五”发展目标实现,是区(局)必须面临并接受的巨大挑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重大工作部署,围绕建设“三型四区”的目标(即学习型、创新型、生态型的东方文化体验区、遗产保护示范区、幸福生活先行区、和谐社会实践区),按照“三力四出”的要求(即发展实力、景区魅力、干事合力和综保出精品、管理出新招、经营出效益、研究出成果),全面推进风景名胜、城区绿化、文物保护、社会管理和党的建设,为打造世界名湖、建设幸福家园而共同努力。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着力加强世遗西湖的对外宣传,大力推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全面提升管理、服务与科学决策水平,实现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园林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奋斗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根据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需求,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管理与世界遗产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和业务系统应用的领导,统一制定总体规划,建立健全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规范区(局)系统建设遵循统一的标准。
从业务实际出发,明晰全(区)局各方信息化建设需求,明确差距与问题,补缺拉平、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围绕“十二五”期间、“世遗西湖”的新要求、新目标,着力建设重点工程,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开创重点推进、全面协调发展的信息化新局面。
按照区(局)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架构和设计,既有系统性又分级分层次,形成系统化的应用体系;根据整体规划设计,充分结合区(局)部门及下属部门及单位实际特点,在统一安排下分步建设信息化工程。充分利用已建设的优秀信息化系统,深化拓展尚未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补充新建业务实际需求的信息化系统,强调务求实效,争取实现资源不浪费、建设不重复、管理不空白,最终实现信息化建设效益最大化。
充分利用全区(局)多渠道的信息资源、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加强资源整合,发挥整合效益,使有限的信息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在分工协作模式中实现数据共享,推动协同管理,推进信息化全面协调发展。
充分利用多方资源,精诚合作,发挥各方优势,坚持开拓创新,打造具有园文特色的信息化体系。新建项目应坚持厉行节约原则,增强系统可拓展性和兼容性,对多部门、多单位存在的信息化共性需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避免重复投资,节约建设资源。对目前已有信息化成果,进一步加强应用,并在已有基础上改造集成,保护投资成果。
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区(局)与下属部门及单位之间的沟通、协同,增强系统应用的便捷性,实现信息化的一站式管理与服务;同时始终把信息安全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不断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在“智慧杭州”大背景下,结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市园林文物特色,通过智慧管理、智慧旅游、智慧监测、智慧文博、智慧园林的建设,实现“智慧西湖”。
为实现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园林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目标,信息化将紧紧围绕规划部署,通过“十二五”的投资建设,构建高效、共享、安全、便捷的信息平台,全面提升西湖风景名胜区、全市文博和绿化信息化水平。打造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数据中心,显著提高信息化对协同管理的支撑能力,全面提升公共信息服务能力,通过信息化推动创新型名胜区建设,为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做出贡献。
整合利用现有办公及业务系统,建成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为风景名胜区和园林文物管理协同化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健全灾害和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系统、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着重提升重要区域、重大事件的应急响应指挥能力和名胜区科学决策分析能力。
大力开展旅游电子商务、虚拟旅游、旅游信息服务,为景区企业和游客搭建网上平台,促进景区旅游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网站系统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形成网站集群,为企业、居民和游客提供及时的公共信息服务,实现100%政府可公开信息网上查询,100%申报审批业务网上办理。
风景名胜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资源,立足世界遗产标准,切实加强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遗产健康电子档案、体检保养电子(病历)记录,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世界遗产的动态智能监测,对异常情况根据级别进行自动报警预警与响应处理,全面提升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能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需加强全市文物保护与利用力度,通过信息化建立文物、博物馆电子档案、电子保护记录、安防系统、监控控制系统,重点加强保护国家、省和市文物保护单位信息化建设;通过网上宣传、在线博物馆等信息化手提高文物博物馆的服务和利用水平。
为了深入贯彻“环境立市”战略,实现“绿色、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城市为重要目标,建立绿化基础电子地图档案,通过信息化对绿化规划、招投标、建设和养护进行动态监管,创新绿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为 “一圈、两轴、六条生态带”的完善提升提供重要手段。
“十二五”期间,区(局)信息化以“建设大中心、搭建大平台、实现大监管、提供大服务”为主要建设任务。
建立有权限共享的数据中心,促进规划、国土、招商、绿化、文物等管理要素的有机融合,使集中统一、内在关联的各类信息数据为行政审批、执法监察、应急监管、辅助决策提供扎实的数据基础。
区(局)共享数据标准化、规范化重组,实现标准化、多维度、多层面的数据大集中,形成协调一致、互联互通的网络化集成综合管理大平台。
在系统应用中,各业务系统基本实现网上综合管理和办理,系统建设统一备案,统一标准,实现数据监管集中化,应用管理分散化。
针对个人、企业法人、政府部门等不同需求,着力形成标准化、制度化、分层化的信息服务,通过及时、可信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大门户,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社会影响。
以区(局)数据中心为核心,以综合管理平台、地理信息系统为重点,将管理思想、管理智慧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积极应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实时掌控、管理景区状况,处理相关事务,进行科学决策。
充分考虑区(局)实际需求,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成集信息资源采集、传输、存储、共享、交换、发布、应用、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局)数据中心,形成持续稳定的数据汇集、管理、维护的运行机制,具备为区(局)行政管理与公众服务提供综合信息共享和应用支撑服务的能力。通过对已有数据的整理和标准化过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唯一性和延续性;数据中心建设既要满足各部门间协同管理需要,又要兼顾系统的扩展性与维护性,从而真正增强数据共享、服务能力,为业务管理、领导决策及公众服务提供全面多层次的数据服务。
充分吸收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提升管理,打造高水准的综合管理平台, 全面提高区(局)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主要包括协同通信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各业务系统整合、OA系统功能完善、移动办公系统建设,特别增强搜索功能,实现智能搜索,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实现智能管理。
综合区(局)需求,整合资源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结合起来,准确而真实的反映实际地理环境。满足区(局)对名胜区保护管理、文物保护、城市绿化、公众服务等各层次、各方面需要,借助其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进行各项管理和决策,提高管理、服务效率、质量和水平,实现一个平台多层应用。数据中心建设以搭建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为目标,以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为导向,制定应用的标准与规范,集成与整合业务系统,建立健全地理空间数据维护更新和共享交换机制,同时为公众提供空间地理信息服务,为信息的集成和整合提供空间基础定位框架,推动智慧西湖的进一步发展。
继续完善园林文物权力阳光系统,建设景区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实现西湖风景名胜区行政许可事项网上申报受理、反馈和监督服务,架构名胜区权力事项网上受理反馈窗口、内部权力运行系统和监督监察系统,初步建立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工作平台;实现典型权力事项及其运行信息的网上运行全过程管理;并实现和市级权力阳光平台的对接。
通过在景区铺设物联网前端设备及其它信息化手段,掌握西湖风景名胜区动态,合理调度分配资源,为游客提供准确、及时、便捷的信息,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
完善指挥中心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景区视频监控资源,逐步完备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对接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调度指挥中心的统一协调指挥,实现景区全方位监控管理、实时互动、调试指挥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与处理;应用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依托数据中心建设,“十二五”期间实现景区智能调试分流,通过景区客流信息实时发布与提前预报两种方式的结合,智能引导客流分布、控制人流与车流,使景区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景区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扩展系统功能,逐步覆盖全市区域,为城区绿化和文物保护工作提供调度指挥保障。
建设并做大、做强旅游电子商务,为游客提供酒店、饭店、景点门票、龙井茶等特色产品、车票、农家乐等网上交易服务;并根据数据分析提供智能行程方案,提供景区实时信息。
通过虚拟现实、3D等先进技术,虚拟西湖风景名胜区真实环境,使游客通过电脑、触摸屏、手机等终端网上游览各处景点,如身临其境,并作为传统旅游的有益补充,为更好的宣传、推广、传承世界遗产做出贡献。
完善升级现有“掌上西湖”系统,集成精准定位、真人语音、自动讲解等功能,提供线路指引、多语种导游服务,让游客旅程更加轻松便捷,获得更高层次、更丰富的旅游体验,提升世遗西湖在海内外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及时有效的游客信息,为区(局)在行业监督、指导和管理方面提供支撑。
世遗西湖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拓展物联网,做好遗产保护与传承,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惠及人民群众,真正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人人参与,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建设遗产数据库,包括静态信息数据与动态信息数据两部分,静态信息部分是对遗产历史资料、基础信息等进行录入、整理,动态信息包含24处遗产监测记录、体检情况、监测区客流车流信息等,为遗产的监测保护、预警分析、景区分流提供依据。
应用“3S”、RFID、视频监控等技术,建立西湖世界遗产在线监测预警平台,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监测监管,对可能影响西湖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的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全面、持续和科学的监测;集成遗产动态监测监控、智能预警报警、应急响应、智能评价分析等功能,及时掌握遗产实况,做出及时的保护处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决策,为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传承好世遗西湖提供重要保障。
千年古城杭州宝贵的历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社会进步的源泉,充分利用信息化加强重点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建立文物历史档案、健康档案、保护档案,实现不可移动文物的动态监测、地理信息的深层应用、智能评价分析,配备智能安防,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实现智慧保护与管理;建立智慧博物馆,使公众更便捷的享受、传承千年文明。 为实现杭州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目标提供重要手段。
对文物基础信息、历史资料、保护状况、监测检查情况等信息进行采集录入,建设文物电子档案数据库,记录文物的基础信息和历史轨迹;以建设区(局)GIS“一张图”为目标,基于GIS基础架构,开发建设文物保护应用图层,拓展模块功能,加强对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遗址、文物场馆的实时监管。逐步完善文保系统建设,与部、省级系统对接,实现数据互通;同时,设置权限并下发系统至县级相关文保单位,可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进行个性化开发。
整合现有监控系统,建设覆盖全区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纪念馆的智能安防系统,集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电子巡查等功能于一体,合理设置监控点、巡查点,为文物及其场馆提供有效保护。
运用数字、网络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于网上,使公众更便捷的传承文明,获取信息,使实体博物馆的职能得以充分体现。实现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智能化、信息展示多样化;使之成为实体博物馆的另一扇窗口、公众与实体博物馆的桥梁、广泛传播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渠道、远程教学的课堂和促进实体博物馆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
继续完善“数字绿化”,并依托数据中心、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加强园林绿化信息化深入应用,融入绿化管理的最新智慧,逐步建设“智慧园林”;通过区(局)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绿化专题模块实现对城区绿化建设、养护的全方位监管,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完善全市古树名木档案,统筹建设古树名木管理系统,集成GIS、电子档案、在线监测监控、养护档案、评价分析等功能,实现古树名木的动态监控;借助GIS园林图层开发建设防灾减灾、应急响应模块,逐步完善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报体系,强化台风、火灾应急响应机制;完善以绿化网站为核心的公众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让公众真切感受、享受杭州的美丽。通过信息化推动园林绿化理念、管理、服务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城市重要目标的实现。
为保证区(局)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信息化领导小组作为区(局)信息化工作决策者、领导者,统一组织领导、切实加强规划的执行实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上下一心、密切配合、共同发展的有利局面。
完善组织,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责任,为规划实施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不断加强信息中心建设,明确信息化统领、指导、协调、督查职责,制定标准规范,统筹信息资源,不断充实机构,构建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信息化部门。建立以信息中心为运作主体,办公室负责协调的管理机制,统筹全区(局)信息化工作,通盘考虑项目、资金、建设、验收、运维等事项,杜绝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并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监管制度,确保 “十二五”信息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采取必要措施,积极争取建设资金的投入,统筹财力,确保必要投入,保障重点工程建设。一方面努力做好信息化建设专项的立项工作,确保信息化管理日常保障资金和专项资金的统筹运作;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文物、绿化和景区管理工程项目中信息化投入的比重,支持、鼓励引入各方资源,切实保障规划实施的资金投入。实行集中采购,探索集约型的信息化建设模式,节约成本,降低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化资金管理,投资项目严格按照程序报批,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充实机构,扩大队伍,着力提高整个队伍的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和技术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有高度责任感、强烈事业心和专业化技能,能为信息化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信息化队伍。
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加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网络硬件等急需人才建设,重点引进与世界遗产地位相匹配的高端信息化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高度重视“走出去,引进来”工作,建立多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基层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园林景观设计公司网站动态,加强与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专业人才交流与合作;创新完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信息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保障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